顶点小说网 > 陈传龙文集 > 听书

听书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陈传龙文集 !

    听大鼓书,在我们这里谓之听书。这是一件十分引人入胜的事,一到夏天我们这里总要来说书艺人,一部书说下来,少则要二三十天,多则几个月,从夏天一直到秋天。这一段时间就像节日似的,人人都有个好心情,盼着日头早点落山,早点听书,解开前一天晚上说书先儿留下的扣子,要是解不开,吃饭饭不香,睡觉觉不稳。一到傍晚就有人催促了,快点吃,听书去。你先走,俺随后就去。快点,再等一会就耽误了。好,马上就去。吃饭的人便坐不安稳了,狼吞虎咽三下五去二吃完饭,顾不上刷碗就搬着小板凳出门,去听书了。

    夏天听书是很好的纳凉方式,书场大都摆在树荫下,白天晒不透,阴凉,晚上星月斑驳,更增添了神秘感。大人们一边不紧不慢摇着蒲扇,一面聚精会神地听书,整个书场除了说书先儿老公鸭似的嗓音,阒寂无声,偶尔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夜幕中很响亮,传得很远。听书的日子也是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大人们都忙于听书,孩子们便像松开缰绳的野马,天南地北的疯跑,捉迷藏,摸蝉,闯关,月光皎洁的日子,还可以玩老柳树砍大刀,老鹰叼小鸡。夜深了,书场没散,孩子们也不散,书场散了,孩子们也拖着疲惫的身子追随大人的脚步回到家,快乐一直陪伴到天亮。

    最多时,一个夏天能来三四个说书先儿,走马灯似的,这个说完刚走,那个又接上气了,于是,整个夏天里大人小孩都因此喜悦而充实起来。说书先儿大都很穷苦,有的是庄稼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出外说书。有的是以说书为生,长年累月在外说书,混口饭吃,没家没口孤单一人,挺不容易的。不过我们这里似乎冬天没有请过说书先儿,可能是没有那么大的房子,坐不下那么多人,在外面听书又太冷的缘故吧。

    对听书最痴迷的是柳大伯。柳大伯原来在一个什么单位上班,退休了,儿女也结婚搬出去另住了,只有老两口在我们那个大杂院里住。柳大伯是个铁杆书迷,凡是与说书有关的事都热心,联系说书先儿全由柳大伯出头露面。据说,柳大伯曾经跟随一个盲人说书先儿四处流浪,听了半年书,儿子千辛万苦找到他时,是从书场里将他拽出来的。一家人都快急疯了,见到儿子柳大伯却不慌不忙说,听完这段再走,老包就要铡国舅爷了,不听听结果哪有心回去?孝顺的儿子只好耐着性子心急火燎地等了一个多小时。又据说,柳大伯很不简单,给中央一位领导当过马夫,参加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次战斗,腿里面至今还有弹片。柳大伯的故事我们了解不多,不过我们常常把柳大伯的故事添油加醋地向外人吹嘘,借以提升威望。无形中我们也成了小小说书先儿。

    记忆中,我只听过一部比较完整的大鼓书,是关于一个侦察英雄打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传递情报的故事。书说了十几天,终于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一群国民党特务怀疑那个侦察英雄正在窃取情报,将他堵在了机要室里,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却戛然而止,说书先儿离席收钱了。我们小孩子是不交钱的,那些大人们来的时候都准备好了零钱,每次只交几分钱,多的也不过一毛钱,说书先儿捧着一顶破草帽挨个收钱,给了他就收,不给他也不说难听话,继续往下走,交不交钱全凭自觉。正在节骨眼上,大家都想听下文,谁也不肯走。柳大伯比别人更急,那个侦察英雄仿佛是他的战友,他的英勇故事把柳大伯带回了遥远的过去,柳大伯主动站起来说,别收了,我给你一块钱你赶紧接着往下说。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柳大伯身上,要知道,那时一块钱足够一家几口人一天的生活费。说书先儿自然很高兴,接过柳大伯递过来的一元票子,嘣嘣的敲响了鼓,拉着长腔说唱起来。

    那时候说书先儿很多,有时候这个还没走那个又来了,两个说书先儿在相距不远的地方摆开阵势,争抢听众。这可是要真本事的,没有两下子看家本领,大家都不听你的书不说,还丢面子,以后要想在这一行当混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说实话,那些说书先儿没有两下子也不敢出来闯荡,更多的时候是每人都能招来一群听众,平分秋色。说书先儿一旦开讲,观众基本上也就固定下来了,很少有两边串场的,因为每个说书先儿说的书都极精彩,极富吸引力,只要听个开头就不得不听到结尾,若是特殊原因不能听完整,那就像害相思病一样,脑子里老是念叨着那部书。

    现在生活富裕了,却听不到大鼓书了,更找不到那份美好的感觉了,那部听得惟一还算完整的书在我心里扎了根,至今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

    多想再听一次大鼓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