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栖特种兵 > 第42章 国藩卷入立储

第42章 国藩卷入立储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三栖特种兵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曾国藩交代完大计,在坐的文武精英,曾氏兄弟就要离去。这时候,从里屋走出康福,对众人说,“各位大人,且慢离开,我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请各位大人议断。”

    对这位新收的卫士,大家都不认识,闻言全都转眼看向曾国藩。

    老曾就把康福简单介绍给大家,说他是自己的卫士头领。他的四大暗卫是不会在这个场合提及的。然后他转向康福,“价人,你有什么事情,直接和各位大人说说吧。”

    价人是康福的字,二人的关系是亦属亦友。虽然康福一直叫老曾为大人,老曾却一直对他以朋友相待,因此对他的称呼也一直用的字。

    “我认为你们的安排中缺乏了最关键的一环。”康福直率地说。

    “那是什么?”塔齐布急问。

    “曾大人的安全。”康福沉声说道。“难道今天早上的事情你们要想再看到么?你们能够期望一直都是今天早上那样的侥幸么?”

    康福到现在还是一阵后怕。如果弟弟三镖齐发呢?如果刺客比弟弟武功更高呢?况且还有更厉害的火器!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后果都是不堪设想。

    在场的人都是惊出一身冷汗。说得再好,没有了曾大人居中调度,也是枉然。这果然是重中之重。

    同样文武双全,才华与曾大人相酹的左宗棠对康福拱手为礼:“谢谢小兄弟,提醒的好!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你说说该如何做?”

    看着老曾鼓励的目光,康福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他的基本设想就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护卫队,一天十二时辰轮流执勤,不管是在驻地,还是在路上,都不能疏缺。这些人必须是绝对可靠,武艺高强,熟悉各种冷热兵器。人数定制一百二十人。

    稍微讨论了一下,大家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异口同声地推荐康福做这个卫队的队长。至于卫队成员人选,也有康福负责,从在座的各人所属力量中任意挑选。

    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曾国藩,今天的这些下属也是个顶个地不可缺少。所以他也没经过讨论,命令他们也都建立在自己的卫队,定编六十人。

    这里的事情一结束,老曾匆匆回家一趟,拜别了依然卧床,但是已经有了起色的老母亲,就返回了北经。人还在路途,他的心早就忧虑满清最高层的人事更迭了。这也是为什么已近年关,他却没有留在瑚南与家人团聚的原因。

    道光帝虽然也和前任满清皇帝一样,儿女众多,但是成气候的也就是四皇子和六皇子。他最器重的长子早逝,二皇子和三皇子夭折,四皇子就成了长子的替代人。所以道光对他的期望和喜爱不言而喻。

    五皇子长相丑陋,生性粗鄙,不得父亲喜爱,而且被过继出去,所以不在皇储的视野之内。因此对四皇子的太子位置造成潜在威胁的就是六皇子了。偏偏这六皇子又极端聪明,好学敏锐,口才便捷,极讨父皇的欢心。

    皇家的教育当然也是顶尖水平的。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就是,皇帝老爸特别重视汉家文化的教育,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称为上书房,只收皇子做学生。未来的皇帝肯定从这里出。

    不但有专门培养皇帝的教育机构,还有一套承包到人责任制。也就是为每位皇子选择专门的老师,这位老师也就是学生的授业恩师。

    这对师生的关系堪称铁杆,因为一旦成功,学生就是皇帝,老师就是帝师。当皇帝的老师,既是荣耀非凡的成功勋章,也是炙手可热的权利象征。

    四皇子,满清的习惯管皇子叫阿哥,他的名字是奕詝,专管老师是杜授田。六皇子的名字是奕訢,授业老师换了几次,其中一位影响力最大的是卓秉恬。

    这两位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承继大统,展开了长期的争战。从官职上说,杜授田远远低于卓秉恬。前者最高是上书房总教习,大概相当于教务处主任,品秩是从二品。而卓秉恬则长期担任大学士,各部尚书,品秩是一品或者是从一品。

    虽然品秩低,杜授田却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可以专心致志,反正教导人是他的主业;二是他比较有经验,而且家传的老成持重;尤其重要的是第三点,他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老友:曾国藩。

    关于争储的策略,二人一起秘密研讨过。二人一致认为,如果凭能力,四皇子没有半点胜利的可能。一个顶多是高于常人,文武稀松;另一个天资聪明,文武双全。

    二人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当作武器,拙中藏巧,利用人心,出奇制胜。结果在杜授田这位出名的忠实古板之人的耐心等候中,机会终于出现,并被充分地利用了。

    一日,四皇子到上书房请假,适值左右无人,只有杜授田在那里坚守岗位。四皇子便向他长揖,并说请假一日。杜老先生问他何事?皇四子答称奉父皇命,赴南宛校猎。

    像猎豹一样等待时机的老杜马上敏锐地感觉到时机来了!老杜便对他面授机宜,与他耳语道:“四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驰射,万不可发一枪一矢!而且还要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

    四皇子不懂,诚实地问道:“照这么说,如何覆命?”

    老杜进一步指导这个笨苯的学生:“覆命时,四阿哥须如此如此,定能上邀圣眷。这是一生荣枯关头,须要切记。”

    四皇子似懂非懂,但是他的优点是尊师重道,决不违背老师的要求,因此答应而去,准备完全照老师所说去做。

    行到围场,诸皇子包括六阿哥全都兴高采烈,争先驰逐,独他一人呆呆坐着,诸从人也遵照四皇子的要,束手侍立。

    诸皇子各来问道:“今日校猎,四阿哥为什么不出手?”四皇子只说是身体微恙,所以不敢驰逐。就此敷衍过去。

    猎了一日,各回宫覆命。诸皇子皆有所收获,六皇子奕訢猎得禽兽,比别人更多。入报时,尚露出一种得意模样。偏偏四皇子两手空空,没有一物。

    道光帝见到潜在的储君这样不争气,不但没有超群的表现,反而连一般的水平也没有达到,不禁怒道:“你也去驰猎一整日,为何一物未得?”

    预想中的惊慌和羞愧没有看到,四皇子从容禀道:“儿臣虽是武功逊色,若驰猎一日,当不至一物不得。只因儿臣思念时当春和,鸟兽方在孕育,故而不忍伤害生命,致干天和。且儿臣亦不愿就一日弓马,与诸弟争胜。”

    道光帝听到此语,不觉转怒为喜,暗暗沉吟,“看不出四阿哥这么大度,将来以次为人君,我才放心得下。”

    当下也不多言,对那些获猎优胜者照常赏赐,鼓励有加,都有所得。对四皇子虽然没有惩罚,但是也没有奖励,依然两手空空。只是立储的心意已经极重地偏向了四皇子。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道光皇帝欲进一步考察二人的心性和能力,就把四阿哥和六阿哥一同召来,要听他们对询问的回答,作为根据确定最后皇储谁属。

    其实,道光皇帝一直对六皇子的出众能力特别欣赏,期待自己百年以后能中兴满清帝国。但他又担心自己一生兢兢业业守成的满清天下被儿子丢失,不愿意冒险行事,而趋向于稳重守成。其实这也是所有老人的普遍心理。

    这个事实也是两位针锋相对的帝师制定策略的基础。是锐意进取,还是老实守成,没有一定,端看皇帝的心情更倾向于那个方向。或者说要估计,皇帝更有可能向哪里倾斜。

    接到召见的谕旨以后,二人又分别请教了自己的授业恩师。卓秉恬给六阿哥支招说,如果皇上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这也是堂堂正正的招数,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如果正常交兵,文武双全的六阿哥当立于不败之地。

    而另一方呢,继续贯彻自己的既定方针。杜授田对四阿哥说,“阿哥如果条陈时政,智慧和知识绝对不敌六阿哥。只有一招可以取胜。如果皇上自称老病,声称不久就不能继续当这个皇上了,你不用说别的,只要伏倒在地,流泪痛哭,表达你的孝子对父亲的不舍。”

    两个皇子果然都按计所行,结果效果也如同所期。老六继续以能力得到父皇的夸赞,老四则以仁孝感动父亲,令父皇大为欣慰喜悦。

    由此,储位最后确定。后来的历史资料披露,这个关于储位的确定,就在这次垂询以后,被道光帝御笔写下,放在了特制的密匣中保存,一如满清前辈皇帝的传统所为。

    这固然可以显出背后筹划者的斗志斗勇,孰高孰低;也说明了后来精明强干的恭亲王此时还没有掌握娴熟的政治斗争技巧。

    现在曾国藩紧迫地要赶回北经,就是因为他接到了杜授田的传信,说道光皇帝最近的病体每况愈下。

    虽然心里有数,自己的筹谋应该成功了,四阿哥承继大统应该是老皇上的定意;但是皇家的事情向来复杂诡秘,应该警惕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催促他尽快回北经。

    到了满清京都,曾国藩没顾得休息,立刻前往上书院去见杜授田。这时已经接近正午,二人都是彻夜未眠,而且上午也一直都没有休息。

    老杜一见老曾终于赶了回来,松了一口气,告诉他现在的情况。

    今天早上,皇上把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恩孚、季芝昌,内务府大臣文庆,都召入圆明园苫次,这是皇上养病的地方,在慎德堂里面。

    “估计储君之迷马上就会水落石出了。”杜授田介绍完情况以后说道。

    这时圆明园内,道光帝已经命令到达的众位大臣去到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取出一直藏在那里的秘匣。

    静贵妃也在场。这静贵妃正是六皇子的生母,也是四皇子的养母,虽然对二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关爱,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她还是想做最后的努力,让自己的亲儿子当上皇帝。所以她暗中指示这些顾命大臣迟延这个开启密匣的程序。

    这边静妃想拖延到皇帝去世后再作文章,老皇帝岂能容忍?当下一拍坐着的垫子怒道:“你们没有听到朕之谕旨吗?”

    看着拖不过去,一些年纪较轻的大臣只好去把密匣取来,当众打开,拿出皇帝的朱红色御笔立储决定。果然,继位人是四皇子奕詝。

    出人意料的是,御旨上并非只一个名字。六皇子奕訢也在上面,被封为恭亲王!这在满清历朝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大家也没有时间询问什么,因为这时道光帝已进入弥留状态,挣扎着对众人颁下顾命:”尔王大臣等多年效力,何待朕言。此后夹辅嗣君,总须注重国计民生,他非所计。”

    诸臣只有唯唯听命。饱受内忧外扰,经历一生劳苦的道光皇帝,一息残喘,延到日中,怅然宾天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