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孙悟空 > 第七话:敦煌石窟

第七话:敦煌石窟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孙悟空 !

    瓜州刺史为独孤达,他对佛学甚为着迷,不仅命人收集佛经,还命人在敦煌石窟,雕刻佛像。玄奘单身孤马敦煌城,求见独孤达,独孤达已经收到来自凉州的密书,知道玄奘擅自出国,为求大乘佛经,独孤达对佛学甚爱,不忍心逮捕玄奘。

    独孤达与玄奘初次相见,见玄奘长相飘逸俊秀,人品超脱不凡,心中有爱才之心。

    「久闻玄奘法师大名,听说法师在佛学上见解不凡,有超世脱俗的看法。」

    「只不过是他人推崇,玄奘只希望拥有一颗菩萨心肠,能解救众生脱离苦难。」

    「想必法师发愿到西方取经,原因也是如此。」

    「是的,只因中国大乘佛经并不完善,玄奘只希望求得更多大乘佛经,使国内佛教境界能更深一层。」

    「既然法师到敦煌,一定要到敦煌石窟参观,敦煌石窟闻名中外。」

    「敦煌石窟……,曾听过盛名。」

    敦煌石窟是佛教圣地,当时中国许多朝代,都在石窟里雕刻佛像与刻画佛经故事的壁画。其中又以莫高窟最有名,莫高窟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独孤达身为瓜州刺史,而且历代敦煌统治者,都会命人在石窟中留下创作,以名留后世。独孤达也不例外,特地命人在石窟之中,雕刻大型佛像与彩绘壁画。

    独孤达带领玄奘走向石窟,玄奘发现敦煌石窟非常庞大,其壮观深深震撼玄奘的心灵。这都是历世历代所留下来的遗迹,其历史、艺术价值无法计算。现场聚集数千人工匠,为石窟进行维修与佛像雕刻。有些人自愿而来,只愿留下历史创作,流传后世;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被强迫而来,被征召做苦役。

    玄奘在工人眼中看见许多迷惘,他知道他们的辛苦,长时间不断的工作,疲累病痛已经侵袭他们的身体,痛苦使他们的眼睛失去魂魄,像是行尸走肉。

    独孤达带玄奘走进莫高窟,莫高窟里有许多石壁洞画,独孤达指着一幅壁画,让玄奘欣赏。

    「这一幅壁画,最为有名,叫做『九色鹿』,里面所绘制,是佛经寓言,九色鹿昂然屹立,造型秀美,从牠的姿态可以感受到画师的用心。

    「这来源是有故事的,故事流传于印度民间,叫做『九色鹿本生』。话说古时印度有只神鹿,它的鹿皮有九种颜色,人称『九色鹿』。

    「某一日九色鹿游玩于恒河河边,发现有人溺水,因而九色鹿跳入水中,救出溺水之人,溺水之人为了感恩,愿意留下侍奉九色鹿,但被九色鹿婉拒,九色鹿只要求他保守秘密,不得让他人知道它的行迹。

    「那时皇后想要得到九色鹿的鹿皮,国王得知,诏告天下出重赏追捕九色鹿。溺水人知道后,想贪图富贵,因而违背诺言,带领国王去捉九色鹿。九色鹿向国王呈述救人情况后,国王被其正气所感动,下令全国不许捕捉鹿,并将溺水人逐出国境,溺水人遭受恶报。」

    「接下来这一幅叫做『满天神佛』,画师运用想象力,于壁画中创造出一个完全人面貌的风伯,圆鼓鼓的双眼、上翘的胡子,一方面表示他对妖魔鬼怪的愤怒,另一方面反映他正在用力鼓风,表情拿捏生动。

    「风伯怀抱着大风囊,拔足狂奔追赶,衣裳飘带扬起,有种风驰电掣的动感。左侧是一群魔女,在佛法面前全变成丑陋的老太婆,被狂风吹得无处躲避、狼狈不堪。邪不能胜正的主题表露无遗。」

    「『五台山图』是敦煌壁画中面积最大的一幅,用山水画形式全方位展示五台山的各种佛教圣迹、佛寺和登山香客,画面丰富,描绘了五台山佛事的兴盛情形。

    「五台山位于山西,是中国四大灵山之一,终年气温较低,盛夏亦无暑热气,故此又称清凉山。智慧和尚化身为文殊菩萨长居于此,成了历代佛教徒参礼朝拜的圣地。」

    独孤达述说着一幅幅壁画的故事,玄奘惊叹,莫高窟内壁画,画工精细,画面栩栩如生,每一幅画中代表着一个故事,深深震撼人心,彷佛置身于画中。独孤达带领玄奘往深处走,玄奘被眼前的景象吓到,那是佛像。

    「这是弥勒佛佛像,是窟中最大一尊主佛像,高约百尺(相当现今的三十三米,十层楼高)。」

    独孤达一见到弥勒佛就深深叩拜,五体投地,九跪一叩,走到弥勒佛前。玄奘看在这莫高窟内,除了这座弥勒佛,还有上百座的佛像雕刻,这是耗尽多少人力?费尽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完成?想起洞外工匠的眼神,那是迷惘的眼神,是失魂落魄的眼神。

    「不要再拜了!」玄奘大声喊道。

    「法师你说什么?我可是诚心拜佛。」

    「你看清楚,那只是一尊石像,并不是真正的弥勒佛。」

    玄奘走到一尊菩萨像面前,拿起铁棍用力一打,竟将菩萨像打成粉碎,变成一块块的石块,散落在地面。独孤达吃惊,不禁大喊。

    「法师,你在干什么?为什么破坏菩萨像?这样对菩萨是大不敬。」

    「我是要你看清楚,这只是徒具菩萨的形象,却不是真正的菩萨;将其打碎,就变成普通的石块。刺史大人若不能领悟,不能将菩萨心肠摆在心中,不能有仁慈之心,修练己身,仅光光徒膜拜佛像,却残忍对待民工,那除了安慰自己,但对百姓、对于信仰、对于修行又有何用?」

    「法师,你……」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许多工匠的眼神已经失去光芒,许多劳役身心已经疲惫,刺史大人若不能以菩萨心肠对他们,只光膜拜菩萨,又如何成就大功德?」

    独孤达对玄奘打碎佛像之事,耿耿于怀:「法师,你认为我该怎么做?」

    「释回所有的苦役,愿意留下来完成大功德的人就让他留下,不愿留下且身心感到痛苦的人,就让他们回家。」

    独孤达心中不悦,窟内佛像都是他辛苦收集的艺术品,每一件都是他的心肝宝贝,竟被玄奘任意破坏一尊,心里甚不高兴,但他并没有表现在脸上。

    「法师所言甚是,待我参详一番,如果决定,必告诉法师。」

    「既然法师不喜欢看见石窟里的景象,那就回敦煌城,看我的收集,我已经收集上千卷的佛经,并命人翻译成中文,法师必定有兴趣。」

    「真的。」

    独孤达带玄奘回官府,他特别空出一栋阁楼收藏佛经,大约有上千卷。玄奘走进阁楼,被眼前景观吓一跳,整个书库堆满佛经,心中感动,这是知识宝库,对佛经爱不释手。隔壁间是译经房,里面有上百人,有儒家子弟也有佛门子弟,他们进行工程浩大的译经工程。

    敦煌为中西交通中心,收集中西各方经典较为容易,独孤达特意命人收集佛经,这些佛经经典都是他的宝藏,是他的最爱。

    「法师认为如何?佛经翻译是不是大功德?」

    「的确是大功德,佛经里记载着许多的知识道理,只因大多都是梵文,平民百姓不能了解其中含义,如今将它翻译成中文,就有更多人接受佛理领域,佛学世界,接受佛法恩典,此乃大功德。」

    玄奘如此一说,独孤达不禁洋洋得意。玄奘随手一翻,翻一本刚译好的《莲华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

    《莲华经》是他未曾读过的佛经,玄奘爱不释手。但想起此次来的目的,他必许有话向独孤达直说。

    「刺史大人,其实小僧这次来的目的,并不是来参观敦煌石窟,也不是来看佛经翻译,其实有事要跟刺史大人商量。」

    「难道是通关之事?现在大唐颁发禁出国令,任何人都不能出国,恕小人不能帮助法师。」

    「这倒是其次,小僧希望刺史大人开放敦煌城,让回纥人河西走廊,一起开垦农地。」

    独孤达吓一跳,玄奘竟提出这种要求,回纥人矫勇善战,且生性凶残,若开放让回纥人入城,汉人的安定生活一定不保,一时脸色大变。

    「回纥人生性凶残,怎么可以……」

    「常言道:人性本善,没有人是天性凶残。只因回纥族生活在沙漠不毛之地,生活困苦,无法温饱,才会做出凶残杀人劫货之事。只要大人开放河西走廊,让回纥人进驻,安居乐业,开垦农地,与汉人一同生活,回纥人就不用再做杀人强盗凶残的事情,此乃大功德一件。」

    独孤达犹豫不决,事情并没有玄奘想的那么简单,如果回纥人背信忘义,起兵做乱,凭敦煌城的军队,是无法抵挡回纥大军。独孤达陷入两难之中,他不知要如何回答玄奘?他犹豫不决。

    「法师,这事事关重大,我不可以轻易回答你,待我仔细思索一番,再回答你的问题。」

    独孤达独自一人回到房间,整个人陷入苦思之中,这个重大的问题,他不知该如何抉择?玄奘说得没错,若让回纥人与汉人和平相处,的确是大功德一件;但这有重大的危机,回纥人狼子野心,若想攻下敦煌城,敦煌城被攻陷,不仅刺史大人作不成,而且还会人头落地,独孤达并不想赌这一把。

    思索了一整夜,独孤达彻夜未眠,陷入苦思。参军史达经过独孤达的房间,发现刺史房间灯光还亮,知道独孤达正思考重大问题,辗转无法入眠,敲门请求。

    「门外的人是谁?」

    「刺史大人,是我参军史达。」

    「进来,史达。」

    史达走进房里,见独孤达满脸愁云,知道他为某事正在忧愁,于是问道:「刺史大人,为何而忧?倒不如说出来,小人也许可以分担大人之忧。」

    于是独孤达将玄奘所提之事,一一告诉史达:「我正陷入苦恼,到底要不要开放敦煌城,让回纥人进驻?法师说得没错,若让回纥人敦煌,可以与汉人和平相处,维持河西走廊的安全,的确是大功德;但是若回纥人背叛不守信,想攻下敦煌城,我们都将有生命之忧。」

    史达仔细思考,不禁大笑,对独孤达说:「刺史大人,其实这是一次建立大功空前大好机会。」

    「建立大功?如何说?」

    「我们不如答应玄奘法师的要求,让回纥军队敦煌,在敦煌城里设下伏兵,等回纥军一进城就伏击,一举消灭回纥军。这样刺史大人再不用害怕回纥大军,也能维持河西走廊的安全,更是立下千古的大功劳。皇上若知,一定会对刺史大人的功绩百般加赏,到时刺史大人的官运一定扶摇直上。」

    「妙哉,妙哉,简直是绝妙好计。史达,这件事都交给你去办,设下伏兵,务必一举消灭回纥大军。」

    隔天,独孤达将玄奘找来,告诉玄奘愿意让回纥军敦煌城,但未将伏击回纥军之事告诉玄奘,玄奘被瞒在鼓里。

    「太好了,刺史大人能够想通,这确实是大功德一件,我想汉人与回纥人一定能和平相处,共同开垦农地。」

    「一切有劳法师通知回纥人,六月初六,敦煌城将会大开城门,让回纥人。」

    「我一定会将刺史大人的善意,告诉回纥军大将阿旺达。」

    玄奘骑着快马,赶回回纥军的军营,将这消息告诉阿旺达,阿旺达满腹质疑看着玄奘。

    「独孤达真的这样说?他真的有这样好心?」

    「出家人决不说妄语,刺史大人真的这样对小僧说。信人者人恒信之,希望将军抱着相信之心,我想汉人与回纥人一定能和平相处。」

    「对法师所说之事,本将军是绝对相信。」

    六月初六,独孤达率领回纥大军及族人,开往敦煌城,一路上浩浩荡荡。独孤达已经吩咐参军史达,暗中设下伏兵,在城墙上布满了箭手,只要回纥大军一城中,就关上城门,命箭手攻击,乱箭射死回纥士兵。

    一路上黄沙滚滚,玄奘心中亢奋,眼见就要成就大功德,如果汉人与回纥人能和平相处,那样在大漠,就可以维护和平,平民百姓也不必受战乱之苦,可以过着安定的生活,此乃完成菩萨慈悲之心的大功德。玄奘不知,他正带领着回纥人,一步步步向独孤达所设下的陷阱。

    大军开到敦煌城外,阿旺达命令所有人停止前进,只见敦煌城城门大开,却没有人迎接。

    「事情有异,为什么没有人迎接?」

    「将军不要想太多,我想可能有事耽误,所以还未出城。」

    参军史达独自一人骑马出城,快马骑至回纥大军面前,向阿旺达作揖。

    「奉刺史大人之命,特地来带领将军与大军入城。」

    阿旺达心中怀疑,为何敦煌城只派一人出城迎接?却不见刺史独孤达与敦煌城的居民夹道欢迎?心中有一股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就请各位跟着在下,敦煌城。」

    在史达带领之下,回纥大军浩浩荡荡跟在他后面,驶向敦煌城。刚走到城门外,阿旺达发现,敦煌城就好像是一座死城,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连卫兵都没有,事情太过反常。一入城中,他灵敏的第六感,就感觉到强烈的杀气,让人不寒而栗,心中大喊不妙。

    「小心,有伏兵,快离开敦煌城。」

    已经回纥士兵,仓皇离开,敦煌城的伏兵来不及关闭城门。史达见事迹败露,大喊。

    「快,快射死回纥军的士兵!」

    从城墙上出现一个个的唐军,手握箭,向回纥大军发射攻击,眼见一个个的回纥士兵中箭倒卧在血泊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