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轮回之帝国历史 > 第四十三章 最强军

第四十三章 最强军

作者:西南北无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历史 !

    在二十世纪的武侠小说领域里,古龙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在他一生所写的几十部精妙的武侠小说中,《七种武器》是其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之一。

    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古大侠创造性地用不同的兵器描述了人类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深刻的体验。

    古龙在第四种武器《多情环》里,曾经下过这样的结论:“仇恨的本身,就是种武器,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种。”

    无敌天下,一统六合的秦军,在反抗“秦人暴虐”的号召下,即使秦始皇收缴了天下的兵器,立国15年就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同样,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收缴了各地的兵器,甚至几家共用一把菜刀,为什么又被并不是生于马背上的、同样是农夫组成的明军给撵出中土?徐达、常遇春等可都不是职业的军人。

    就是满清的努尔哈赤也懂得玩一把什么“七大恨”。

    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洋人们在这块东亚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不算形容过分吧?当这种屈辱与仇恨被激发出来后,他们终于在哪个半岛上领略了什么叫愤怒。

    为什么后世某支军队要新式整军?为什么要进行述苦?因为它们激发出来的是愤怒和仇恨。

    快意恩仇才是最令人致命的。

    在人的情感中,仇恨这东西,有时候只有人死才仇消,血流才恨灭。

    如果在这片土地上有第一强军的话,那么在东自己的心目中,它绝对是后世战斗在眼下称为高丽的那只军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自己的武器和对手相差多么大,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候下,即使身穿单衣也决死进攻。哪怕对手的炮火再怎么铺天盖地,哪怕他们承受的是联合****平均每秒五发炮弹的打击,他们也依然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绝不屈服。那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他们同样是由一群农夫组成。

    如果自己眼下的军队有一半那样的精神,蒙古人的铁骑又算什么。

    何况,蒙古军就真的是不可战胜的?

    就是这个所谓的懦弱大宋,蒙古人也花费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来征服,并且还搭上了他们的一个大汗。

    有些东西该变变了。

    帝国的朝堂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帝国太后的弟弟杨亮节。

    杨淑妃对弟弟的担忧,致使东暗中指示杜浒:在安排人向福建沿海渗透时,顺便寻访一下。

    无论怎么说,他也是端宗即位的功臣,而且还是国舅,如果自己漠不关心,那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好在杨亮节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就躲在福州郊外的一户人家哪里,找到他到也没有花费太多的周折。

    但这位国舅爷到了琼州,仗着太后和帝国君主的关系,就又有点露出喜欢揽权的味道。他当初就是因为这,被陈宜中等人一起借着筹粮款的由头给排挤出朝堂的。

    而让东更头痛的是,这家伙还指点东要加强对宋军的控制。实际上是他想掌握监军的大权。

    琼州的行朝,现在名义上是个朝廷,其实也就是架子,根本就不正规。

    陆秀夫负责朝政,管的也就是琼州这点地方,他又是帝师,杨亮节总不太好抢他的位子吧?

    那么另一块就是军事。

    文天祥虽然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张世杰一起主管军事,但按宋代的规矩,军队出征总是派有监军的。由于监军通常是皇帝亲自指派的,因此他非常有实权。

    按杨亮节的想法,陛下年纪还小,把这个交给“自家人”,还不是应该的吗?

    当杨亮节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东笑了笑没有说话。太后就坐在那里,面子总还是要给的。但心里面,他早就有其它想法了。只是这更刺激了他的步伐而已。

    军队的基础您有了以后,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就是军队的组成和结构。

    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唐代重武,却导致后来武人乱政,许多当时比较先进的军事科技落入游牧民族手中。明军的武器更与落后沾不上边,但放任边军形成家族派系,最后一旦他们投敌,华夏大地就此沉沦。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中国历朝历代始终没有建成一个与中央文官政治相称的军事制度。

    东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但他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废才,他所能做也就是借鉴后代的军事制度,毕竟那些要更合理和科学。

    东回过头来,对文天祥说道:“文相,我大宋的军队应该变一变了。将士们在疆场上拼命,待遇低了可不行啊,先贤可是告诉过我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有军械也要改进,训练更要加强。”

    讲到这,他看了看文帅哥。这大半年在军中待下来,文天祥身上已经有了点军人的东西,英气多了点,嘿嘿,也更帅了点。

    “另外就是将士们的地位。文相,虽然您说了要为朕扫平胡虏,但朕绝不想见到您因为身在军中,就此在朝中低于他人。”

    您看看,拉拢文帅哥了啊。先把您的地位提高,军人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水涨船高。

    就算不想超越别人,这个世上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同等条件下,自己的地位低于别人。

    文天祥作为一代文魁,不说其眼高于顶,放眼天下,也不是什么人他都高看一眼的,委屈他低人一等,他心里会没疙瘩?更何况,不为他自己,他也要为那些跟着他的部下着想,让别人都跟着他低人一等?

    听了陛下的话,他心里大为感动:“陛下眷顾,臣没齿难忘。”

    东摆了摆手:“文相,朕决定成立军械装备司,恢复禁军武学,建武学院,他们都将由您负责。”

    宋代的确是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它有很多举措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鉴于边关形势吃紧,在施行庆历新政的同时,于东京成立了历代都没有的“武学”,从而开创了中国军事教育的先河。但非常可惜,只办了三个月。

    三十年后,宋神宗熙宁变法期间,朝廷再度恢复了武学。按《宋史志第一百十选举三》记载:定学制为三年,每期选收学生百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历代兵法,即包括《六韬》、《孙子》等在内的武经七书,以及弓矢、骑射技术等。

    武学里的教授们还“篡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士大夫忠义之节足以训者,”向学生们讲解。同时,学生们学列阵、操练,并有一定的兵士进行实兵演习。

    东京武学和太学一样,都实行三舍三等,三年后考试,决定升迁。上舍生优异者,由枢密院审查合格后录用,按其出身、经历、才能委任武职。考试不及格的,留学一年再试。后外舍生改称武选士,内舍生改称武俊士。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实战上,还是从忠义思想教育方面、人才的选拔上看,宋代的武学制度都是相当完善的。

    宋室南迁后,迫于形势的需要,再度恢复建立了武学,并一如北宋旧制。

    现在这个后世废才的心思已经完全明了,他一是要建立总装备部,二是要建黄埔军校。

    奶奶的,要想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装,不建黄埔军校,也要建琼州军校,用人还要用像文帅哥这样的忠义人士。

    武器越是先进,后勤供给就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控制了装备就控制了军队。

    文帅哥这样的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臣谢陛下信任。”

    东没有含糊,立刻补充道:“文相记住,军械,您可以和老师协调,但朝中大臣没有人可以指使你,朕也绝对不会允许。”

    帝国陛下这番话的意思已经表明,他要直接控制军队了,但另一方面,文天祥的地位也就无形中得到提高。因为在军、政两大块中,他肯定是军中的首席大臣。而且帝国陛下更明确地昭示:即使是陆秀夫和他之间,也只是协商,并不能指挥他。这当然和以前不一样,宋瑞会反对吗?

    宋景炎四年二月下旬,帝国君主颁布诏书:任命文天祥为兵部尚书。这并没有什么特殊,因为在德佑元年七月,朝廷用人之际,早就提拔过文天祥任兵部尚书。但在和朝廷几个核心大臣极秘密的朝会里,小皇帝却告诉他们:

    一、军事以后全部由兵部负责,朝臣除了陆秀夫外,其他人不能过问。

    张世杰为步军大臣,统管所有步军;刘师勇为水军大臣,统管所有水军。

    国防部建立了啊。

    二、兵部下设全军指挥系统。

    为此,枢密院改组,帝国陛下给它重新定了个名称,参谋院。所有宋军的行动,必须经过参谋院的策划,报陛下批准,方可统一协调行动。

    任命张世杰为参谋总使,刘师勇为参谋副使。

    总参也来了。

    三、兵部下设装备司、军情司、武学院、督军司。

    文天祥主管装备司和武学院;军情司仍由杜浒负责;督军司由苏刘义掌管,同时他和文帅哥一样,还担任武学院的总教习。

    不过无耻的帝国陛下虽然自己对军事也狗屁不通,但自封了自己为武学院的院长。

    这些举措实际上已隐形地提高了军中将领的地位,因为他们已经直接受帝国陛下的管辖,而不再受文官的约束。

    其他人当然没有多少意见,陛下已经和张弘正打了赌,这要是输了,面子可就丢大了,甭管了,先做吧。

    可是陆秀夫和苏刘义却有疑问了。

    ----------------------

    有点瞎搞,令人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