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33章【起义】

第33章【起义】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 !

    起义

    强大的唐王朝从安史之乱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话说到了僖宗皇帝李瞏这一代,在其父荒淫无道的努力下,本来就虚弱的唐王朝更加不可收拾。

    于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历代历朝都有。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也不可避免。

    在很小的时候,笔者听到农民起义,立刻会觉得这是正义的战争,这有赖于早年所受到的熏陶。

    好比那个砸日系车的河南青年。肯定觉得自己虽然犯法了,但这是自己爱国的表现。正义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深思的定义。似乎只要是农民起义都是正义的,都是有助于进步的。

    笔者弄不清楚依据是什么,如果将历代王朝比喻成连绵的山峰,唐朝就是主峰,此时的唐朝处于半山坡的水平。农民起义更多时候是把这个王朝从半山坡推到了谷底,再有一些伟大的所谓英雄推向另一个高峰。

    如果说由封建专制社会经由农民起义而走入更加民主,更加有助于人道的社会体制下,可以说是正义的,进步的。

    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朝代更替,实在难说什么正义,进步。农民起义是为生存所迫,而军事斗争从来只是利益、权利的争夺,笔者觉得无所谓正义非正义。死了谁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这一次的起义有点特别,特别之处在于领导这场农民起义的人是个很有本事的有产阶级分子----黄巢。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历代的农民起义真正由农民领导的并不多。朱元璋算是最纯粹的无产阶级分子。农民加入起义,原因不外乎。生存所迫或被强制编入,这是寻常人的动机。

    求得功名富贵。这是有本事的人的动机。黄巢可以说是一个破坏本事一流而建设本事归于不入流的人。因为在他的事迹里真找不到一件是有关于建设的功绩。

    全是报复性的破坏。大唐王朝在他强有力的破坏后被他叛变的部下朱温划上了句号。

    黄巢领导了农民起义,但他却不是农民。他父亲是贩私盐的,他也是贩私盐的,历史上有很多造反的首领都是贩私盐的!隋末的程咬金,元末的张士诚。

    曾打败过黄巢后来做了吴越王的钱镠早年也是贩私盐的。这个钱镠后面会说到,他以及他的子孙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了他的成名之路很精彩,还有就是他手上有一块丹书铁券。这玩意,看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

    比如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荣。手上就有一块。宋、明、清颁发的铁券都是以此为样本的。

    黄巢有两首非常出名的诗,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的抱负,甚或于极端的个人抱负,《不第后赋菊》中有一句“满城尽带黄金甲”。

    几年后他确实带着部队打到唐都长安,一雪当年落地之耻,只是时间不长。

    而关于黄巢的传说那是相当多的!单说这首《不第后赋菊》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没考上,很郁闷。当时黄巢已经三十岁了,据说他十八岁开始进京赶考,考了几次没考中。

    而黄巢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想来黄巢会无数次的自问,我这么有才的人,竟然屡次不中。却有那么多的庸才进去了。

    确实,科举录取的可以肯定不全是有才之士。但是很怀疑黄巢又有什么才能呢,透过他留下的两首诗和后来打算打到长安发布的檄文,对一个还不明一文的人而言。语气实在是够狂,这样的口气写出的文章。很好奇如何能够受到那些饱读圣贤书的老学究的待见。

    好在黄巢的心性未必豁达,计划却从不死板。既然考不中。我不考了。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所有人后悔的。

    在这里,笔者很好奇,其实历代的科举考试都是非常之严格的,就算走门路,以黄巢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多大难事。有人说没录取黄巢是考官最大的失误,其实即使黄巢考上了,以他黑白两道的背景后期就不会拥兵自重?无论怎样,都跳不开历史的大结局,最多就是换了段插曲。

    关于黄巢的传说很多,比如八月十五挂灯笼,据说是一个城池久攻不下,黄巢化妆进入城中勘察形势,走漏了风声。

    被官府缉拿,黄巢躲到一个老妇人家的大缸下,老妇人知道他是黄巢,但并未举报。并且告诉黄巢从城墙的破洞里逃走,黄巢让她在家里挂上灯笼,免遭灾祸。老妇人就让邻居也挂上了。

    这事真假不辨,但多半不可能是黄巢。侦察这种事还无需自己亲自动手。还有门头插艾草的习俗据说也是和他相关。

    据说他手下的一个将领见一年轻妇人在逃难时怀里抱着一个大的孩子而手上却牵着一个小的走。便问缘由,妇人解释说大的嫂子家的,小的是自己的孩子。

    将领大受感动就让她在门头插上艾草,就不会有兵去犯难了。不论是插艾草还是挂灯笼都只不过是小恩小义,人的生死只是由某些领导的偶然关怀而存在,实在不是件幸事。更不值得感恩戴德!

    黄巢为什么造反?理由实在多,他家是贩私盐的,贩私盐的在古代都是死罪。这说明他本身就不是善茬,道上混的。

    第一条不怕死,总是考不上,对朝廷不满,而黄巢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不但不是,他还用很多极端的事迹证明自己了自己极端的性格。

    其实文人而入武职的,处事极端的真的很多,远的不说,即如曾剃头、左屠夫!杀人无数。曾国藩还写了副对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后来他即当了圣贤,也做了禽兽!不过笔者更喜欢彭公的一副对联“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立意相似,而心境相差甚远。即便是在太平盛世。对朝廷不满的人也多了去了。

    想造反不是有心就够的,还得有条件。黄巢有这个条件,应该可以想到他家是贩私盐的,贩私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行业,一个私盐贩子牵出来的都是一串的利益链。和他家有来往的人也多有所谓的豪杰之士。一般的人干不来这个。

    有钱有人有心,还得有势,形势,历代造反的很多,成功的实在是少,农民起义而成功的更少。在这之前就有过两场比较大的起义,浙东的“裘浦起义”和驻边将领庞勋领导的起义,声势都很大,但都被镇压了。

    而当时天下的情况是有这个条件供他们造反的。藩镇割据久矣、朝令不行、人祸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中国的百姓可以说是最好管理的,只要让他们有碗白米饭就够了,逢年过节再能杀只鸡就是盛世了。还有口饭吃的人,去造反的不多,流民是连口吃的都没有的百姓。又没有政府来爱护这些

    可怜的子民,黄大王来了。跟着我黄大王,少不了你们吃的。于是,乾符元年,关东大旱。

    次年蝗灾泛滥,京兆尹杨知至上报说蝗虫摄于天威浩荡,抱着树木饿死也不吃庄稼!这种话。甭管大臣们有没有相信,反正当时的僖宗小皇帝的阿父田大宦官信了!百姓还能有活路吗!

    私盐贩子王仙芝因为贩私盐的事被官府逼急了。在今天的河南范县率先造反,次年六月打到今天山东的菏泽。黄巢带着大哥女婿等众兄弟跟上。

    话说这王仙芝的名号很特别,天补平均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这名号更像是口号。这种类似的口号,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被喊了多少次!

    义军发展的很快,主要有之前庞勋起义失败后逃亡到各地的庞勋旧部,这些人应该不是出于天下为公的心思来的,在当时他们是被朝廷缉捕的罪犯。起义的大小战役很难一一赘述,

    笔者自己也不能一一说的清楚,值得一说的是他们的战术,起义前三年,义军的作战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南、山东、湖北、以及笔者的家乡----安徽。

    他们的战术的特点有两个词,一是走为上计,一是避实击虚。充分发扬走为上计的是黄巢,这仁兄走两淮,踏长江,从浙江仙霞岭开山道七百里到福建,再从两广绕道两湖,江西,安徽一直打到黄河流域,直至打下神都!很有5000的精神。这战术和另一句很相似,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这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任何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除了新发明,在几千年的老黄历里都能给你找出相近的例子和词语。即使中国没有过资本主义,还是曾有资本主义萌芽的。

    话说前三年义军在打仗的过程中有过两个插曲,朝廷招安,第一次只封了王仙芝一个人做官。这比《水浒传》中除宋江、卢俊义小气的多。当时的政府也真够损的!

    这不明摆着耍人吗!黄巢一怒之下打了王仙芝一顿,打的他头破血流,可见黄巢平时根本没从心里把王仙芝当回事,说打你就打你。作罢后两人分兵作战。

    唐朝政府为何不招安其他人呢,不过是一张纸的事,就算给个虚职也比什么都不给要好!

    好比公司想裁撤老员工,很少会直接辞退,换个让他不如意的位置,让他自己提出来辞职!当时的宰相王铎是力主招安的,不论是大局还是私利。

    因为他的堂弟汝州刺史王镣在义军手上,而当时被义军围着的靳州,刺史裴偓是王铎的学生。

    但是当时的主要大臣和另外一个丞相却反对招安,理由是不能助长了贼军的气焰,真实的理由可能是派系斗争,你同意的我就反对,你有了功劳就意味着我失去了利益。而只给王仙芝一个人封官,即使招安不成,也可以起到分化敌人的目的,所谓两桃杀三士。

    一举多得!各方受益,这么一想,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两人分兵后,倒也互相策应、战机合适,曾合兵一处,合围宋洲。

    这一战没能打下宋洲,撤了围。却招来了两个人物。后梁太祖朱温和他二哥朱存来投军谋求富贵。

    再次分开后,王仙芝转战河南、荆州一带,一心想被招安,机会也确实来了,监军杨复光做了中间人,事情很顺利的谈妥了。

    这次王仙芝派了心腹大将尚军让和蔡温球去受降,结果朝廷的招讨使宋威谎报是作战擒拿的,在狗脊岭把人给杀了!史书说他是为了冒领军功,笔者看来也不能是冒领,这军功他早有本事拿下的,只是一直没拿而已。

    在王仙芝作乱初,宋威轻而易举的就把义军打残了,一度传出王仙芝战死的消息,虽然朝廷军撤围后,王仙芝又诈尸复活了

    。但宋大将军从来就不曾花心思剿匪,和副将说,康成训剿灭庞勋,落得被贬的下场,不如留着,不失为升官的借口!即使将来他们成功了,我们多少还是功臣。还是很看得起王仙芝的。

    作为康成训曾经的部下,很难让宋威不做如此打算。后来的节度使刘巨容打败黄巢后也说过同样的话,乱世,手里有兵才是王道。受招安的尚、蔡被杀了,王仙芝异常愤怒,不惜与唐军决战。但打仗不是靠愤怒的程度决定的。

    在宋威看来,你的情绪如何,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你的实力如何,一直在我的掌控中,养大了,该捞的也捞了,下手吧。没多久,王仙芝在湖北黄梅被前招讨副使曾元裕包围,所部五万余人皆被剿灭。

    还活着的分成两部,一部过了长江,一部由尚让率领跟了黄巢。整个起义坚持了三年。没能换的富贵,只换得被杀戮,其实他也不必悲伤,农民起义成功的本来就极少。

    不久后,也会有很多当年的对手下去陪他。朝廷以‘杀尚军让非是‘解除了宋威的兵权!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运转使。打仗要钱,盐铁即是军费,可见盐在当时的重要。(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