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极品地主 > 【346章】 菌类贸易

【346章】 菌类贸易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极品地主 !

    笔下文学【 www.BIXIA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其实,马晓军所看到的松茸装卸作业只不过是镜湖地区这个季节特有物产的冰山一角,随着他在银杏村呆的时间越多,他才发现辽阔的碧罗雪山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野生菌类宝库!

    来自于印度洋的季风带着大量的水汽越过喜马拉雅山,在滇西北高原凝聚成云,最终形成了滇西北一年一度的雨季。根据气象监测,从六月份到九月份的这三个月里,滇西北的降水是其他月份的数倍,占到了全年度的8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雨季是滋养滇西北所有动植物甚至人类的重要季节,正是因为有了雨季丰沛的降水,所有生灵才能够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雪域高原顽强地生存下来。

    抛开其他的元素不谈,雨季给滇西北地区人们带来最大的馈赠就是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野生菌类!

    除了松茸这种在东瀛极受欢迎的菌类极品之外,包括羊肚菌、鸡油菌、牛肝菌、鸡枞菌、竹荪等等野生菌类纷纷从腐叶层钻出来,成为了这个季节最亮丽的风景线!

    连续几天,看着数以百吨计的野生菌类在澜沧江东岸的包装厂进行清洗、真空包装之后发往全国各地,马晓军意识到这或许就是镜湖体系乃至滇西北经济的一条命脉!

    因此,马晓军``每天早上从镜湖公司、镜湖乳业的资料室出来后,都很喜欢到包装厂溜达一番,拍点照片。和村民们谈谈。

    一来二去,马晓军挎着相机的身影也成为了村民们熟悉的对象。

    “小马,你又过来了!”正在查看村民称量、卸货、包装等等工作的萧晋旭看到马晓军进入了彩钢大棚,连忙笑着说道。

    虽然萧晋旭并不知道《海州财经》在国内财经界的地位,也不清楚马晓军知名记者的名头,但是萧风和徐梦瑶都说了要配合他的采访,萧晋旭自然不会打折扣。

    “晋旭大叔,你好!”面对萧晋旭,马晓军自然不敢摆谱,点点头说道:“今天乡亲们的收获都不错吧?”

    来到银杏村三四天了。除了对镜湖体系的情况有所了解之外。马晓军也发现了银杏村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

    比如整个银杏村八成以上都姓萧,剩下的外姓绝大多数也和箫氏家族沾亲带故,这是一个传统宗族势力很强的村落。这一点,从银杏村村委会、党支部的成员来看。就可见端倪。清一色的萧姓。

    萧晋旭不仅仅是村支部书记。更是箫氏家族的现任族长,他在银杏村的权势用一言九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和想象中鱼肉百姓、欺男霸女的传统封建势力相比,萧晋旭显得相对文明。吃相也不难看,对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关心,这是马晓军这几天以来观察得出的。

    来到银杏村之后,马晓军才知道这里并不仅仅有镜湖体系这样一家异军突起的企业,银杏村村委会的一些措施甚至能够让东部沿海地区的基层汗颜。

    比如为5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个月1000元的养老金,全免所有适龄儿童的费用,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营养早餐、营养午餐,村里的公共开支都都村委会的收入来支付,银杏村村委会和镜湖公司甚至为村民提供担保,贷款改造客栈、购买车辆等等生产物资,……。

    这几天在银杏村村委会看到这些措施以及公开透明的收支账目之后,马晓军恍然有些错觉,差点以为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饶是马晓云走南闯北,也到过不少富裕地区,就连被成为华夏第一村的‘夏西村’采访过几次,但是像银杏村村委会这样把全村乡亲放在第一位。

    姑且不论银杏村背后究竟有没有猫腻,就从马晓军所了解到的信息,采访村民所得知的情况,马晓军个人对萧晋旭是相当敬佩的。

    这年头,不少当官的都拼命往自己腰包里捞好处,像萧晋旭这样为村民着想的村干部并不多了。

    “这几天的收获还行,不过再过几天就会逐渐减少了!”萧晋旭指着正在称量的一筐牛肝菌,说道:“这种白牛肝菌一般生长在栎树、柞树和针阔混交林之中,等到原始森林周边的区域采集完毕,采集困难就会成倍上升!”

    白牛肝菌是滇西北重要的野生菌类之一,它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西欧消费者的青睐,滇南省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白牛肝菌片出口西欧。

    往年银杏村以及周围区域的村民只能把自己辛苦采收的野生菌类低价出售给二道贩子,获利并不高。

    但是随着今年镜湖区域的经济状况好转,银杏村的不少村民共同投资了一家加工厂,能够对新鲜的野生菌进行清洗、切片、干燥和真空包装等工序,再通过叶氏贸易的渠道销往欧美。

    如此一来,山民们在野生菌类上的收入几乎是往年的三倍以上,这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许多人都是冒雨上山采菌。

    由于银杏村的村民大多都忙着自家的客栈以及其他的产业,银杏村附近的山林也让给了其他村寨的乡亲,这也让萧晋旭等人在十里八乡的威望直线飙升。

    就前两天,新上任的银杏镇镇委书记冯建斌还特别宴请了萧晋旭,高度赞扬了他和银杏村的高风亮节,乐得老头子好几天都合不拢嘴。

    “晋旭大叔,这些野生菌加工后一般都销往哪里呀?”看着一箱箱的成品从产房中运出装车,马晓军不由好奇地问道。

    银杏村的各种产业链错综复杂,要想真实地体现出镜湖体系的全貌,马晓军必须对每一个环节的第一手资料都有所了解,他的报道才真实可靠。

    “我家八姑娘的姑爷家里是外贸公司的,这些野生菌都会直接销往国外,和直销东京的松茸一样,今年乡亲们的收入比往年高出了许多!”一提起这个,萧晋旭就直乐,说道:“一会我们姑爷过来你们年轻人聊聊,才有共同话题!”

    萧晋旭今年64,马晓军44,不过由于学识方面的差距,萧晋旭觉得应付马晓军挺累,打算把他交给叶凡。

    不一会儿,叶凡从车间出来后,萧晋旭顺势拉了他的壮丁,让他接受马晓军的采访,毕竟许多原始数据只有叶凡才清楚。

    看到来了一个管事的年轻人,马晓军自然是兴奋异常,毕竟和萧晋旭聊聊家常可不能够增加报道的含金量。

    从叶凡穿着的三叶草休闲服和举手投足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马晓军就知道他并不是普通的乡民。稍一接触之下,马晓军才知道人家叶凡是鹭岛人,毕业于鼎鼎大名的鹭岛大学,甚至比华东师范大学还要好呢。

    自从野生菌类陆续上市之后,叶凡和茉莉就从鹭岛直飞姚州,在银杏村亲自坐镇,负责收购、加工、包装和运输环节。根据目前的统计数字来预计,今年叶氏贸易经手的野生菌类出口额将有可能达到1亿美金,这相当于叶氏贸易过去数年的平均业绩。

    在和萧茉莉谈恋爱之后,叶凡就知道滇西北盛产野生菌类,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叶氏贸易的触角一直都无法延伸到滇西北的野生菌市场。

    不过自从萧风回到银杏村投资之后,箫氏家族在方圆百里内的话语权陡然增加,这给叶氏贸易提供了足够的助力。

    从去年的松茸项目入手,到了今年在野生菌市场上的全面出动,叶氏贸易成功地在滇西北站稳脚跟,野生菌类项目成为了公司最新最大的赢利点。

    因为萧家在滇西县乃至姚州的强势以及叶氏贸易给村民的收购价并不低,叶凡也不担心一些数据的泄露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因此面对马晓军采访的时候,他的倒是很大方地公布了相关的信息。

    马晓军也不曾想到,小小的野生菌将能够为银杏镇乃至周围乡镇的山民带来超过2亿RmB的收入,受惠人群达到了2万。

    虽说人均一万的收入不算什么,山民在三个月的雨季中都爬山涉水采收野生菌并不轻松,但是相对于滇西北人均不到2000元的年收入,这就是一笔巨款了!

    这就是产业链升级对地方经济的巨大带动,减少了黑心商人的收购数量之后,山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刺激地方的消费能力,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阶段。

    马晓军就不止一次看到那些背着野生菌来出售的山里汉子,拿着红彤彤的老人头就在附近的商业街上给家里的婆娘、孩子买东西,每个人的脸上写着‘幸福’两个字!

    这种场景是马晓军窝在海州高档写字楼办公室里所无法看到的,虽说这一次来到银杏村赶上了雨季,有点郁闷,但是乡民们无比灿烂的幸福笑容驱散了马晓军心中的阴霾。

    随着采访的深入,马晓军清晰地意识到整个银杏镇可不仅仅镜湖体系一个方面,包括山民收入提高、银杏新区的建设、发展,都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为此,马晓军特别通知了《海州财经》给自己派来两名助手,他准备对银杏村这两年来的变化进行深度挖掘,做出一则系列报道!(未完待续……)

    pS:pS: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