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高门女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圣旨

第一百七十九章 圣旨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高门女 !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温翁目送着桓裕离去,之后,想了想,还是转身回锦华轩。

    只是一到锦华轩,却让里面的仆妇告知:小郎不在锦华轩,刚去了内院。

    去内院?

    温翁首先想到的便是四郎去找九娘,只是片刻,却又摇头,应该是去十娘郑绥了,又想起客院那边袁六郎还在,而桓裕就这般直接走了,连提都没有提一句,温翁很能确定,昨日袁六郎过来,也定是桓裕特意带袁六郎过来的,而不是偶尔间碰到。

    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

    只怕是四郎郑纭不愿意单独去见袁六郎,想到这一点,温翁转身往客院走去,四郎郑纭不去,就由他去会会六郎吧,有什么事,说开后撂开手就罢了,若总这么不理不睬,大家都憋着一股闷声,没得到时候反而结了仇。

    有句俗话,就叫:结成不亲,反成仇。

    ——*——*——

    且说郑绥,在中堂瞧着桓裕和四郎起了争执,还很是不安,想要劝上几句,却也知不是女儿家该插话的,后来,见四郎让她和九娘十一娘离开,郑绥并未立即离开,而是出去后,又返回躲到中堂旁的暗室里偷觑,不想最终,以那样的方式终了。

    待桓裕离开后,她也偷偷回到自己的院子。

    只是前脚刚一进屋,后脚就有婢女进来禀报,四兄郑纭过来了。

    郑绥吃了一惊,不得不以为,方才的小动作让四郎发现了,其实,说来,也不怪她这么以为,自从郑绥他们搬过来后,除了卧病在床的那些日子,四郎常来她的院落,同样,九娘和十一娘的屋子,听说除了刚搬进来时,四郎进去瞧过一番,尔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

    郑绥只得赶紧让采茯和辛夷替自己穿上衣裳,才出里间去外间见四郎。

    “阿兄过来了。”郑绥上前淡淡道。

    郑纭点了点头,轻嗯了一声,“十娘坐吧。”

    郑绥微一躬身,方在郑纭下首位置坐下。

    刚坐定,又听郑纭道:“身体今日可好了些,喝可喝了?”

    “已无大碍,今日的药,阿媪刚端过来,只是刚吃了早食,想等消食后再喝。”

    郑纭目光瞧着郑绥尖尖的下巴,似抽条一般的身高,越发显得纤瘦起来,和一根长长矗立的竹竿差不多,也难怪桓裕初见到郑绥时,那么惊诧,和四年前相比,着实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了。

    虽然还没有问,温翁昨晚究竟和桓裕说得怎么样,但有一点,郑纭能肯定,桓裕望向郑绥的目光,只是兄长看待妹妹,而无半点男女邪思,想必温翁应该谈得很顺利。

    只是不曾料到,最后,桓裕会提出那样无礼的要求。

    郑纭理所当然地否决,但是因郑绥当时在场,桓裕说到底,到底曾救过郑绥一命,方才说话时,又把大兄抬了出来,郑纭怕郑绥心中不自在,遂过来瞧瞧。

    想和郑绥说几句话。

    更希望郑绥能认同他的做法。

    这,便是他过来的主要动因。

    “方才……”郑纭说了两个字,抬头望着郑绥,“方才我说的那些话,也是为了十娘,十娘如今年已十四,不比从前,我这么做,不过是遵礼……若是他真有什么关心的话,可以当着我的面前说,我自是不会反对,………我这么做也是……”

    瞧着四郎郑纭,说这话时,很是忐忑,郑绥心里微微叹息一声,还是忙地开了口,“熙熙知道阿兄这么做是为了熙熙好,从来女子的闺誉就很重要,阿兄也说了,一切不过是遵守礼法,假使大兄今儿在这里,熙熙相信,大兄的做法,也会和阿兄一致。”

    “好,你能明白就好。”郑纭忙不迭地道,嘴角微微露出些许笑意。

    郑绥回之一笑,希望这样,能缓解郑纭心头的紧张,多少也猜到,郑纭来这儿的缘故,虽心中多少有些无力,但她却是无力改变,自来嫡庶有别,这便是一道横堑,尤其是他们这种世家大族中成长的子女,深受礼法与规矩约束。

    这也就是为什么,家中兄弟姊妹当中,她最怕的便是大兄,因为大兄训斥她时,永远都是那么理直气壮,对她有任何要求时,永远是那么理所当然。

    只听郑绥,“阿兄昨日去秦淮河边,参加诗社,可还顺利?”

    “这种活动,在荥阳时,我就常过去,不过是和阿翁傅叔一起过去瞧瞧形式,熟悉一下,论严谨,还比不上我们荥阳各大家举办的诗会。”说到这,郑纭嘴角微翘,带着几分得意。

    “学问方面,我帮不上阿兄什么忙,至于阿翁和傅叔两人,怕是也有限,东院那边的文士,做出来的东西,更多皆是循规蹈矩,难出新意,我记得阿舅曾言,若论文章,意境为第一要素,词藻可堆砌,唯叹灵气难得,阿兄可以常去和十八从叔讨论。”十八从叔虽性子粘乎,没什么主见,但到底学问不差。

    想到这,郑绥突然又想起另外一个人来,遂又道:“我听阿翁说,前阵子王十二郎常来府里,他虽年纪不大,却把南地都游了遍,五兄就曾对此人赞叹有加,阿兄也可以和他多讨论,拓宽一下见识。”

    郑纭虽听到郑绥的话,先疑了心,不过,后又听郑绥的解释,一时倒也释然,忙道:“我正有此意,还多谢十娘提点。”

    “我不过是拾人牙穗,可当不起这一句。”郑绥先前那话,也是一半真一半假,昨日在清峰观,听了一番王十二郎游历巴蜀的经历,又听他说,今年计划去交趾,才知道原来,整个南地,差不多的地方,他都已经去过了。

    至于假托五兄之言,不过是为免四兄起疑。

    郑纭进屋时,就闻到一阵清香扑面而来,他记得,郑绥屋子里是几乎不熏香的,方才坐定后,目光搜罗了半晌,才发现,他所坐的榻席右边的博物架上,放着一对青釉瓷梅枝花觚,花觚里分别插了两三枝梅花,颜色大红,却是十分娇艳可人。

    又想着自家这座大宅院里并没有梅树,脑中想起九娘阿细说过,十娘喜梅,遂问道:“十娘这几枝梅花,可是昨日去清峰观得来的?”清峰观里有座老梅树,只是观主却轻易不许人折摘。

    “嗯,是临走时,观里人送的。”

    只听郑纭说道:“十娘既喜欢梅花,开春后,咱们修葺这座宅子时,可于后面的花园里移栽几株,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大约就能开梅花了。”

    郑绥忙点头,“那是再好不过,我也正想和阿兄说此事,咱们那园子里,四季的花树,都有那么几株,唯独缺少梅花。”

    大约是气氛渐渐融洽了起来,郑纭又坐了一会儿,兄妹俩又闲话好一阵子,郑纭才起身离去。

    送了郑纭出门,屋子里几位婢女收起方榻,郑绥回转屋,由着采茯服侍着坐到床榻上,尔后,又让刘媪把药端来。

    郑绥喝完药,漱了口,直到洗完手后,采茯一边替郑绥擦手,一边道:“婢子瞧着,小娘子今儿的精神比昨日还好,方才还又和四郎说了这么久的话,听说四郎来时,婢子还担心着,只怕说不了几句话,就得冷场,不想竟然还说了这么长时间。”

    “你也担心?”郑绥侧头看了采茯一眼,又自喃道:“别说是你,就是我也担心,我和大兄在一起时,就曾有过大眼瞪小眼,最后是大兄跟念讲经义课的先生似的,逐条说去,我只有点头的份。”说来,每每遇到大兄时,她就浑身不自在,恨不得避着走才好。

    “可今儿小娘子和四郎就很好。”

    郑绥点头,“是很好,”说着起身,“我去小隔间练字,有辛夷和百草在旁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想通了,就好。

    虽然五兄郑纬,在她心中,谁也无法取代,但到底,四郎亦是他兄长,还有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说短也绝对不短,既注定要相处在一屋檐底下,何不大家都好好相处,四郎想必也是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

    郑绥走进小隔间,原本她昨日回来时,是想画一株老梅图,只是后来想想,更想画建康全城图,又觉得昨日那幕笼罩在雪景下的全城图,太过落寞,仿佛繁华过后,曲终人散后的落寞。

    故而,便更不想画了。

    只是没料到,她到底与这样的景致有些缘分,若许年后,终竟还是画了一幅这样的雪景图。

    而第一眼看到的建康全城时的模样,与最后一次见到建康全城时的模样,竟然是惊人的相似,让郑绥不得不相信,仿佛一切都是注定了一般。

    只是那时,却已是五十年间,一翻转。

    其中岁月有谁知。

    ——*——*——

    郑纭从内院回锦华轩的路上,心情很好,也很愉悦轻松。

    仿佛长久以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一般。

    如能这般相处,于大家来说,皆是一件好事,十娘敬他这个兄长,他护十娘这个妹妹。

    只是郑纭不知,回到锦华轩,还有一个好消息在等着他。

    且说,他一回锦华轩,就瞧见温翁在外间来回打转,似在候他回来,“阿翁是什么时候来的?”

    “送完桓叔齐出去后,我过来,瞧见四郎已经去了内院,便先离开,去了趟客院。”遂把到客院的事,一并和郑纭说了。

    “真的?”郑纭这个真的,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桓裕根本没有把当初为郑绥拒婚的那个借口当一回事,另一层意思,便是袁循已经让温翁给送出郑府。

    温翁点了点头,又道:“往后,袁六郎再来,四郎只当普通朋友招待即可,至于九娘的婚事,怕是六郎暂时也不敢真和四郎提,毕竟,现如今,他还做不得主。”

    郑纭忙答应,“这个是自然,只要他不再惦记着九娘即可。”微一顿,皱眉不敢确信,“至于十娘的事,这样做真的妥?”

    “当然,当事人,都没人吱声,旁人哪还会过问。”

    “我听阿翁的就是的。”

    温翁心头一动,抬头望着眼前的郑纭,心里说没有欣慰,那是骗人的,只是这份欣慰,到底没有化作冲动,而是让他及时地按压住了这份冲动。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想一想,再过些日子吧,或许,若是郑纭还是这么一如既往,那么,昨夜,桓裕和他提过五郎的那些事,他就和盘说出,只是目前,他暂且留着这一份私心。

    毕竟,自汉以后,虽以儒家礼法治天下,讲究父子有亲,长幼有序,但嫡庶相争,兄弟相残的惨剧从来不少上演。

    利益相争,又有多少对与错呢?

    ——*——*——

    正月十五上元节,东市和大市,以及宫城前的御道,灯火璀璨,极尽热闹,郑纭带着郑绥郑芊和郑蔓乘着牛车,过去游逛了一圈,很早就回来了。

    一切都很平顺。

    之后,是二月初十,九娘十六岁生辰,再接着,便是二月十五,王家的花神节。

    郑家的三位女郎,外加四郎郑纭,都接到了帖子,然后,就是这场郑纭盼望已久的花神节,后来,郑纭却是宁愿没有接到帖子,更宁愿没有带九娘郑芊去参加。

    话说,花神节那一日,因郑绥三人都是未出阁的小娘子,郑纭便想找一位长辈陪着她们三人去花神会,郑纭原是要请十八从婶崔氏,只是崔氏自来京后,很少出门应酬,担心不熟悉建康的规矩,恰巧这个时候,缙郎媳妇诸葛氏却出来自告奋勇,说她在家做小娘子时,有幸去参加过一次王家的花神会,对花神会很是熟悉。

    听了他的话,郑纭犹豫了一下,不过,暂时也的确没有合适的人选,想着她是番好意,亦不好驳了,便拜托了诸葛氏带着三位小娘子去参加花神会。

    女郎和小郎的聚会,是分开了,在不同的园子里。

    次日过去,郑纭先送诸葛氏和郑绥她们去了女郎那边的园子,又着实拜托了诸葛氏几句,尔后,再带着缙郎集郎等去了小郎所在的园子。

    南地妇人,剽悍之风,虽不及北地,但出门参加宴会戴帷帽的还是很少。

    郑绥进园后,也瞧了出来,故此,诸葛氏让九娘郑芊摘下帷帽时,郑绥并未反对,况且,她一向知道九娘的郑芊习性,早已习惯了低首含胸,要她抬起头来,直视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里几个熟悉的人也就罢了,若是碰上不熟悉的人,除了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郑芊很少直接会抬起头来视人,更何况,额头前,长长的流海,已遮盖住了大半的面容。

    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九娘郑芊的绝艳容貌。

    也正因为此,诸葛氏一见郑芊摘了帷帽的模样,更不由自主地大皱眉,要把郑芊前面的流海梳起来,后面的头发挽起来,露出长长的颈脖。

    花神会,虽是女子赏花饮酒,比才论诗的场地,但其实,更是一场变相的相亲会。

    听说,郎君园子那边也差不多。

    郑绥想着九娘郑芊婚事多波折,而如今年已十六,快要超过了南地女子的婚嫁年龄,加上,又有四郎的嘱咐,因此,她虽不喜欢诸葛氏,这一回却是极赞同诸葛氏的话,于是在九娘含羞带怯的模样下,重新替九娘郑芊打扮了一番。

    世人好颜色,当代尤为甚。

    毫无疑问,也毫无意外,九娘的出场,注定艳压全场,大抵谁也没为到郑家九娘,还是这么一位颜色殊丽的娇女娘,甚至把原本的建康第一美人,亦给比了下去。

    一场华丽的宴会,最终以华丽而终,却是谁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当世重容貌,美人受世人追捧喜爱,再正常不过了。

    甚至回家时,郑纭还和温翁谈起他在宴会上新认识的几位小郎,有意向替九娘留心,故而,也无心注意到缙郎略有些异样的脸色。

    就在郑纭接到王家派人送过来,让他参加三月三上巳节,会稽兰亭的修褉节聚会时,也在同一天,一道赐婚的诏书,同样送达到郑府。

    “……郑氏九娘,系出旧族,名门之秀,容貌绢丽,才德兼备,堪为儿妇,配第八皇子湘东王章,择日完婚……”

    香案青烟前,直到宣旨的秘书郎已经离去,郑纭还处于怔愣之中,没有晃过神来。

    八皇子,湘东王萧章,就是那个在湘州待了三年,最后激起湘州民变,逃窜回建康的草包。

    郑纭宁愿不相信,只是那封诏书,他已看了不下十遍,内容却不曾有丝毫改变。

    “小郎,先回吧。”温翁上前来扶郑纭。

    郑纭怔愣中还看了温翁一眼,“阿翁,这不是真的?”

    “小郎,”温翁唤了一声,语气又缓和些,“有什么话我们回屋再说。”

    郑纭点头,起了身,直到此刻,他还觉得一只脚似踩在半空中,无法落地,踩到实处。

    屋子里除了温翁傅主薄外,还有十八郎君、二十一郎君、缙郎、绚郎都在。

    郑纭手中依旧握着那份诏书,挨着十八郎君坐下来。

    屋子里静寂无声,大约是因为郑纭的脸色,没有谁敢先说话,也没有谁想先打破这份沉寂。

    最后,大约十八郎君,终于觉察到自己是长辈,又是这一群人当中,辈份最高的,遂轻轻咳嗽一声,开了口,“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事前连一点消息都没有?”说着看了众人一眼。

    郑纭在这句话的引导下,思绪也渐渐回笼,回想着异常,若真说有什么意外,也仅仅是二月十五的那场花神节,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只是他还未开口,旁边的缙郎似按捺不住了,急急地开了口,“因王家那场花神会,九娘的美名,这十多天,早已传遍了建康的高门豪户,甚至于大街小巷,几乎无人不知。”

    郑纭瞧着郑缙的嘴一张一合,恨不得立即伸手把手里的圣旨给砸过去,封住郑缙的那张嘴,可郑纭没有,而是把目光望向身的温翁和傅主薄俩人,“你们俩人怎么看?”

    只是在温翁和傅主薄张嘴前,二十一郎君先起了身,“别的我也不说,只是提醒纭郎一句,皇家赐婚,若下了圣旨的,还从来没有拒姻的先例,在南地的百余间年,显赫如王谢,也不曾有过。”

    看着郑纭一眼的颓废,二十一郎君想起家中阿耶,若是这道圣旨是阿耶接到的,阿耶只怕会高兴得找不到东西南北,若阿耶在这儿,那还有郑纭一脸的丧气,早就会通知阖家,大放鞭炮了。

    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想要的,偏偏得不到,不想要的,偏偏是送到了眼前还嫌弃。

    二十一郎君向十八郎君行了一礼,便先退了出去,连着缙郎,他都一并带走。

    而旁边的十八郎君,却是搓着手,望着郑纭道:“纭郎,阿叔熟读百家之史,这样的事,也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先例,能拒绝皇家赐婚,除非是王谢显赫那样,处于权力中枢,或可勉力一试。”

    郑纭心思从震惊中晃过神来,听了二十一郎君的,又听十八郎君的,中心意思,大抵只有一个,这桩赐婚,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听郑纭淡淡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让阿叔操心的。”

    “阿叔亦相信纭郎有分寸,具体细节,纭郎就和府里幕僚商议吧,皇子妃,于郑家来,九娘亦不是第一例,二叔在平城,就常和鲜卑皇族联姻,也算是有迹可查。”

    “阿盛知道,阿叔想必也有事,先回去吧。”

    听了郑纭这话,原本想走的郑十八郎君,却觉得走了反而不好,索性留了下来。

    不过,四郎郑纭,也没有再说让十八郎君离开的意思。

    温翁从郑纭手中接过那道圣旨,重新看了一遍,最后阖上。

    而旁的傅主薄,却在此时,感叹了一句,“圣旨已下,的确还不曾有过拒婚的先例,但若是我们熟悉的人,提前知道此事,或许在未下圣旨前,还有周旋的余地。”

    “不该,不该。”郑纭连呢喃了两句,尔后却是转过头,又望向身边的傅主薄和温主薄,“傅叔,阿翁,这件事,若是谢尚书早日知晓,或是王十二郎知晓,纵不会明确知会我们,也会提前透露给我们知晓,不可能直到此刻,才有音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