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九州剑歌行 > 和顺

和顺

作者: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顶点小说网 www.23wx.pe,最快更新九州剑歌行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平凉县位于雍州东南,因太祖由此入川平定凉州而得名。平凉县东行十余里便是张耀的家乡,望祁村。当年太祖入凉,行至此处,遥望祁山,想起诸葛武侯六次出川,无功而返,不禁扼腕长叹。由此此村便改名为望祁村。望祁村不远处有折箭坡,太祖行至此处时,闻人言方才所望并非祁山,惊愕之下,折箭为誓,不破凉州终不回还。

    张耀牵着老驴从折箭坡上走下,眼望着村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却想着父母与弟妹。时近年关,家中用度不知如何,能否为弟妹添上一件新衣。

    盏茶间,张耀已行至村前。只见倚靠着石墙蹲坐着三五位老人,便上前行礼道:“列为叔爷安好。”

    老人们拢着袖子,眯着眼蹲靠在墙边,此时听到问好声,纷纷睁开了双眼。

    “哦?是耀儿回来了?”

    “小耀子走时还是个干瘦的小猴儿,如今竟已长成了大人。”

    “耀哥儿想必已念够了十车书,过了年便能上京考个状元回来。”

    “什么十车书?明明是三车,庙里的师傅讲过,羊拉一车,驴拉一车,牛拉一车,统共三车。”

    “小耀子赶紧回家去吧,几年没回了,赶紧去看看你爹娘。”

    张耀对着老人一一见礼,然后才牵着老驴走到了村中。

    走到自家门前,却见门墙旧了不少,不知何时能攒够银钱,将这旧屋翻盖一番。牵驴入院,却见院中三弟张嵇双手握着柴刀正对着一块木柴运气。

    张耀见他神色凝重,不敢出声,牵着驴停在了门内。

    张嵇眉目一张,柴刀挥落,啪的一声,一根干柴剖为两片。

    张嵇看了看那木柴的断面,脸上露出遗憾之色,抬起头,却见到张耀牵驴站在不远处。

    “大哥!”张嵇脸上露出喜色,大叫道“大哥回来了!”说着走到张耀身侧接过了缰绳。

    张耀笑了笑道:“小嵇,长高了,人也沉稳了许多。”

    张嵇做了一个鬼脸,将驴牵至院侧拴上。

    不一会屋内响起人声,张耀之母王翠娥手牵着幼女张四娘从屋内穿出,身后紧跟着张耀的二弟张坤。

    张耀对着母亲长揖到地说道:“娘,孩儿回来了。”

    王翠娥红了眼眶,用衣袖拭了拭泪水道:“回来便好,回来便好。”

    张四娘拉着母亲的衣角,脸上露出几分怯意。

    张耀想到自己走时她方五岁,三年不回,此时再见,想来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相貌,不禁红了眼眶。

    张嵇将张耀的行礼从驴身上卸下,交给了二哥张坤,扭身对张耀笑道:“大哥,回家了,哭什么!”

    一旁张坤接过行礼对着张耀施了一礼,喊了一声“兄长。”

    张耀对他点点头,拿过行礼,掏出一支木钗,双手递与了母亲。

    又掏出两本书分递与张坤与张嵇,然后拿出一个泼浪鼓,将行礼背在肩上,抱起幼妹张四娘,将拨浪鼓递到了她手中。

    张四娘本要躲闪,被张耀一把抱住,此时手中握着拨浪鼓轻轻的摇着,望向张耀的眼中也多了几分亲切。

    “大哥,你先进屋,我劈完柴就来。”张嵇说着将书递给了张坤“二哥,你先替我收着。”

    张耀拭净泪水,对他点点头,抱着幼妹随着母亲走入屋中。

    走进屋内,只见父亲张世英在堂中坐定,眼眶有些微红。

    张耀放下幼妹,将行礼放在脚侧,对着父亲拜了一拜道:“爹,我回来了。”

    一旁王翠娥拉住张四娘,走到厨下操持饭食。

    “伯囧,二十三了。”张世英抹了抹微红的双眼道。

    张耀点点头道:“是。”

    “高了不少,人也壮实了。”张世英笑了笑道“那驴老了,不中用了。本想与你做个脚力,到凉州卖了,也能换几个钱。不想你竟又牵了回来。”

    张耀躬身施了一礼,心内说不出的酸楚。

    “回来便好,回来便好。”张世英点点头“年后是要上京还是仍回凉州,早些准备,省得到时仓促。”

    “书院的先生交托了事情,年后便要上京。”张耀不敢言明发誓不入士籍之事,含糊道“一路上有先生的友人照拂,倒也不需准备。”说着从怀中掏出二两银子,放到了桌上。

    张世英见他掏出银子,眼眶有些湿润道:“年后上京也需盘缠,收起来吧。”

    “孩儿已留足了盘缠,不需这许多。”

    张世英见他神色坚决,只得将银钱收入怀中。

    不多时,王翠娥已将饭食备好,不过是一锅稀粥,两碟咸菜。此时张嵇已劈完了柴,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的其乐融融。

    吃罢午饭,张世杰走到屋中歇息,王翠娥在堂屋中抱着张四娘做些针线活计。张耀拉着张坤与张嵇,走到院中坐下,打听起家中近况。

    原来,半年前张四娘一场大病,家中花了许多银钱方才治好。积蓄一空,这年下也不好过。若非如此,张耀返家,又时逢腊月,断不会只有稀粥咸菜为食。

    几人聊着聊着,又说道了张耀的蒙师周先生。周先生年事已高,入冬便重病卧床不起,村塾也已关闭,张坤与张嵇便将书桌搬回了家中。

    张耀听到周先生病重,想要去探望,但想了想自己囊中此时只剩下二钱银子,不禁心下黯然。

    想到了银钱,又念起了家中窘境,心内忽然一动,向母亲说了一句,便领着张坤与张嵇走出了院门。

    几人先到周先生家中探望了病情,待了不多时便行告辞。张耀想起周先生那病态怏怏却拉着自己手不愿松开的样子,加快脚步,带着两个弟弟往平凉县行去。

    几人到了平凉县中,花一钱银子买了一刀红纸,也不停留便行离去。

    回到家中,日已西斜,好在天光尚早。三人七手八脚将一张红纸裁为了几段,张耀取出笔墨,一边研墨,一边思索。张坤立在屋里,来回走着,边走边低声的吟咏着。张嵇躺在床上,脸上盖了一本书。

    前朝末年,一场大乱,许多饱学之士在战乱中身亡。待大明定鼎,文武并举,选贤任能,不重文辞。是以诗词这等遣兴抒怀的雅事,成了消遣游戏。如今,读书人能做出一首四平八稳的律诗倒成了罕见之事。

    张耀本想写上几幅对子,明日拿到集上去卖了,换几个钱,也好补贴家用,周济恩师。搜肠刮肚,诌了几幅对子都觉得不甚满意。想了想自己在凉州过年时见过的春联。书院的对联都是留守的先生做的,联句工整,但是雅致有余,喜气不足。街市上的春联倒是有几幅能用的,可惜流传太广。张耀挑着生僻的写了几幅,然后放下笔,扶额苦思。

    一旁张坤一拍脑门,在屋内一通翻找,终于从床下翻出了一册旧书,赶忙递与张耀。

    张耀接过一看,是一本《古今联句集成》。这册书还是自己入学开蒙那年周先生送的,说是过年回家写上几幅春联,也好叫父母知道自己学有所成。不想父亲张世英自从军之日起便不再操弄文墨,家中也没有笔墨砚台,更未预备红纸,先生一番好意落空,这书便收了起来,不想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张耀心中一松,站起身,让张坤坐下,又将笔递与他,自己立到一旁观瞧。初看只觉得张坤的字写的极为俊逸,细看之下却发觉他笔锋转圜处有些乏力,似乎并未将笔握实。

    “仲含,”过了年张坤便该行冠礼了,此时张耀不再直呼其名。“虚握笔身,笔划倒是俊逸,可这间架结构却乱了。以后不要这样写了,还是照先生所教,方是正道。”

    张坤点点头,将笔放下。转身拍醒了熟睡的张嵇,将他拉下床,又将笔递到他手中。

    “三弟,别睡了,你也写几副。”

    听到张坤这样说,张嵇一脸不耐烦,提起笔,望着裁好的红纸连连运气。

    “三弟握刀时神气内敛,怎么拿起笔来竟如此轻躁。”

    一旁的张坤见张耀疑惑,笑了笑说道:“前俩年听耿四叔讲,有人劈柴悟道,练就了刀碎虚空的武艺。便学着兄长当年的样子每日习练,这书法却搁下了。”

    张嵇听到二人的耳语,额上青筋暴出,一笔劈下。

    只见红纸上划出了一个长长的丨,这一笔倒是力透纸背,浓墨将纸都阴透了。

    张嵇放下笔,挑了挑眉说道:“字写得好又有什么用,士籍难入,功名不就。远不如从军入伍,立功受赏来的容易。”说着拿起了那张红纸。“倒是白费了一张好纸。”

    张耀凝神细思了一阵,取过笔墨,在纸上又添了几笔,写成了“平安二字值千金”。心想这一副对子笔划虽有些怪异,但自家用来无妨。而后又写了一张“和顺一门有百福”。

    张坤见他改好了对子,微微一笑,取过纸笔,写了一张“万象更新”的横批。写罢,兄弟三人笑闹起来。

    不知不觉到了掌灯时分。几人闹了一会都有些疲倦。家中困窘,晚饭便免了,此时腹内空空,只能早早上床歇息。

    张耀侧卧在床边,看着床内渐渐睡沉的兄弟,心内涌起一阵酸楚。

    父亲张世英对兄弟三人寄望颇高,先后将三人送至塾中修习文事。自己立誓此生不入士籍,三弟又是一副备懒的样子,看来这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希望是要寄托在二弟身上了。张耀想了想,自己若是不去凉州求学,家里的境况兴许能好上一些。年后上京办完了事情,不妨回平凉县中寻份差事,也好贴补家用。

    想到来年,心内的愁绪淡了几分,不多时便浅浅地睡去。

    第二日天明,三人早早的起身。见张世英未起,三人便在院中随意活动了一番,又各自喝了一碗稀粥,这才搬着桌凳与笔墨,出了家门往集市行去。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