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能知百姓艰辛,肯做实学,便不负你这些年读的圣贤书了。”
他遵奉的是朱子理学,爱讲“知行常相须”
。
下午讲学大会召开,登台讲课时,他讲的也是朱子的知行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立。”
知行虽有先后轻重,却不能拆分,两者便如人之眼与足,若少一样便无法穷究天理。
做学问者须穷天下之理,知天下之事。
然而若仅是知之而未亲自行之,则其“知”
也非真正通透完全的“真知”
;只有待亲自“行之”
之后才能深入理解所求之理。
知与行相互推进,知之愈明而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知行之说虽是人人都知道,但方提学讲来深入浅出,又引东南三贤中另外两位的“致知、力行互相发”
“知行相须互发”
,及其弟子陈淳“知行互发并进”
的说法,层层递进、步步剖析知与行相因相须的道理。
这一讲足有一场大课的工夫,台下寂然无声,都细细记忆、琢磨着提学所讲的道理。
宋时也在台下拼命记笔记——这可是提学大人亲讲的,他秋试还要在本省考,到时出卷子的考官仍是方提学,记下提学的理念,考试时才能把握中心思想不跑偏。
台下不少人都跟他是一样的心思,提学自然明白此意,只静静等着他们。
直到讲学停下来一会儿了,台下众生才回过神来,在宋时引导下起身谢方大人授课。
方大人淡然一笑,朝台主席上坐着的宋县令点了点头。
不一时宋县端着官袍下摆走了上去,亲自作主持人,对台下学子们说:“诸人若有不解之处,可用一幅纸写下自己要问的问题,密密折好。
待会儿将有衙差捧箱过来收取,大会结束时讲学的两位大人、两位老先生都将于其中各挑三个问题作答。”
不能按着记者招待会来,让他们张口就问,得像网络采访一样筛选出合适的问题。
但就这么个提问机会,平常也轻易落不到这些普通生员身上。
台下众人一片哗然,连笔记都顾不上补了,连忙搜肠刮肚地想着自己要问什么,或与同乡好友商量,众人同问一个问题,好叫抽中的机率更高。
方提学听着底下嗡然议论的声音,却不下场,而是扫了扫台下,清咳一声,朗然道:“方才我讲的‘知行相须’之理,可曾讲得明白了?若已确知此理,问题便可不限于‘知行’。”
噫!
这不就可以围着四书提问,多打听得几分明年秋试的考题了?
众生连忙又把刚写下的“知行”
字眼划去,冥思苦想如何提问才能套出考题。
方提学高台上将他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含笑摇头,缓步走到台下领导席中,回头敲了敲嘉宾席宋时的桌子,轻松地问了一声:“诸生此时都已知我所讲,正思量着该再问本院什么,你这学生却只顾书写,莫非还不曾‘知之’?”
宋时一心听提学讲课,根本没在研究考题,是以被点名时也是气定神闲,心态平稳,站起来应了一声“是”
。
他不只背过好多篇写到“知行相须”
凡人修仙,风云再起 时空穿梭,轮回逆转 金仙太乙,大罗道祖 三千大道,法则至尊 凡人修仙传仙界篇,一个韩立叱咤仙界的故事,一个凡人小子修仙的不灭传说。 特说明下,没有看过前传的书友,并不影响本书的阅读体验,但感兴趣的书友,也可以先去看看凡人修仙传,再来看本书哦。...
江山如画,支零破碎,金戈铁马,烽烟枭雄!这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隋盛世,这又是一个遍地烽烟的峥嵘时代。才子佳人,红袖游侠,诗词歌赋,剑胆琴心。杨素高颖裴矩虞世基宇文述李穆,朝堂暗斗,门阀漩涡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萧铣,豪雄林立。隋失天下,大争乱世,谁能定鼎乾坤,执掌社稷?白马银枪罗...
他是龙虎山几代以来逆天的修炼奇才,道法,法术,符箓,阵法样样精通。这天他从外地回来,接到了师傅一个神秘的任务,入俗历练。在纷扰喧闹的红尘之中,他又将会遇到什么。是厉鬼,还是僵尸,亦是千年树妖,看他如何纵横都市,横扫阴阳两界,铸就永恒传说。...
闹饥荒那年,爷爷杀了两只黄鼠狼同年,奶奶生下两个不是人的东西因果报应,我一出生就是死婴,直到再次遇上保家仙...
曾有一个人,是生在心口的肉刺,宁愿当做一辈子的隐疾,也不肯拔掉。可是,当有一天失了心,你让我拿什么将...
原本一次轻松的时空穿越之旅,却被一个迷糊的女子和一个呆萌的机器人给联手破坏了。身份从掌权妇人变为小姐,OK我不计较,年龄从20岁变成了三岁,至少年轻了不是吗?但是,为什么魂穿变成身穿,这么重要的事情不给点提示呢?...